【福。广。广】 福建。东歪西斜

离开四菜一汤后往下一个土楼景点《裕昌楼》的时候,我们和同行的小伟对这个别具一格的土楼特别期待。当时,我们还讨论说应该是“东歪西倒”,还是“东倒西歪”比较常用。我和阿虎~两个来自马来西亚的,用我们习惯性的方式说“东歪西倒”,而小伟却说他们却习惯性的说“东倒西歪”。结果五分钟车程抵达《裕昌楼》后,我们大家都笑了。这里不用“东歪西倒”,也不用“东倒西歪”,用的是“东歪西斜”。
东歪西斜的《裕昌楼》,建于1308年,是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。
据我们从福建南靖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拿到的折页资料:《裕昌楼》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,由刘、罗、张、唐、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,共有五层18.2米,房室269间,全楼有五部楼梯,分为五大卦,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,共22口,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。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,堂前用鹅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,分五格,代表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。《裕昌楼》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,最大的倾斜度为15度,看起来摇摇欲坠,但经受七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的地震考验的考验,至今依然如故,有惊无险,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。

《裕昌楼》第一印象。这土楼建在河边,景色怡人。

繼續閱讀

【福。广。广】 福建。四菜一汤 上菜咯~

土楼经典之作- 四菜一汤。

我在福建南靖田螺坑旅游的时候,看到一份折页是这样写的 :“四菜一汤”的田螺坑土楼群,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误判为大型核基地,这个误会让田螺坑土楼群名扬天下。不过,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回事我就不得而知了。另外,该折页也提到由步云楼、振昌楼、瑞云楼、合昌楼、文昌楼组成的标志性建筑,是依照《考工记图》中的“明堂五室”进行规划布局,按照“金木水火土”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一方四圆土楼,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成的经典之作。

这一次,我们不止会参观,而且还有机会住在里面和这里的客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喝茶哦~

繼續閱讀

【福。广。广】 福建。土楼人家

2013年夏,我们俩有机会到中国南部旅游,第一个锁定的景点是福建土楼。原因是早在几年前,第一次看见土楼的照片的时候,我对里面的人事物都充满好奇心。同时,也赞叹古人的智慧和技术,建造出那么神奇的建筑物,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 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福建土楼,主要分布地在福建西南山区,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、江西、广东三省交界地带。由于土楼大部分为福建客家人所建,故又称”客家土楼“。土楼散布在福建西南的南靖、平和、华安、漳浦,以及闽西的永定、武平、和上坑。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,掺上细沙、石灰、竹片、木条等,经过反复揉、舂、压建造而成。土楼高可达五六层,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,土楼故里南靖县和华安县占三群楼,永定县占三群两楼,包括分布在土楼故里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、河坑土楼群、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,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、红坑土楼群、高北土楼群等,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,成熟于明末、清代和民国时期。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南靖田螺坑土楼群。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。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,北方战祸频仍,天灾肆虐,当地民众大举南迁,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。【资料来自网络】

我们这一次参观的是位于南靖县的土楼群。选择南靖,主要是它的交通还算方便,而且跟永定县的土楼群比较,永定县过度开发,我们想避开每天蜂拥而至的一日游的游客,于是选择南靖。

和贵楼

我们参观的第一间土楼,是和贵楼。据司机兼导游小晖的爸爸~黄伯伯说,这和贵楼即以“以和为贵”命名,这里的每一间土楼都取了有内涵的名字,每间的名字都有它的含义。

我和阿虎一踏入和贵楼,都不约而同的的“哗”了一声,实在太震撼了。我们也只能用“哗”的一声来表达内心的震撼,真难以笔墨来形容啊~

先从和贵楼的第一印象开始说起。

黄伯伯说,这是南靖土楼群里最高的土楼,高达五层。第一层是厨房、二层是粮仓、三、四和五层是房间,一般上长辈住三层,因为长辈年纪大了,尽量让他们少爬一点楼梯。土楼建筑的窗口都是像图中的小小的,只是用来采光用,因为土楼建筑最重要是防敌人土匪,所以土楼都围起来的建筑,只有一个大门出入。和贵楼最高,达五层,我们之后参观的土楼,都只有三、四层高而已。

繼續閱讀